一、核心作用
- 减摩抗磨:在轴承滚动或滑动接触面上形成连续的润滑膜,降低摩擦系数,减少金属间的直接摩擦,避免磨损、烧结或卡死,延长轴承寿命。
- 密封防护:填充轴承内部空间,阻止外界灰尘、水分、杂质侵入,同时防止内部基础油流失,保护轴承免受腐蚀。
- 散热缓冲:通过润滑膜的流动将轴承运转产生的热量分散,减少局部过热;同时缓解振动和冲击载荷对轴承的影响。
- 防锈防腐:部分润滑脂含防锈添加剂,能在轴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,抵御潮湿、腐蚀性气体等对轴承的侵蚀。
二、主要类型(按稠化剂或性能特点划分)
- 锂基润滑脂:最常用的轴承润滑脂类型,以锂皂为稠化剂,基础油多为矿物油或合成油。特点是适用温度范围宽(普通锂基脂-20℃至120 ℃,合成锂基脂可扩展至-40℃至160℃),抗水性较好,机械稳定性高,性价比高,广泛用于电机、汽车、机床等通用轴承。
- 钙基润滑脂:以钙皂为稠化剂,抗水性强,但耐高温性较差(通常不超过60℃),低温下易硬化,目前逐渐被锂基脂替代,仅在低负荷、潮湿环境(如水泵轴承)中少量使用。
- 铝基润滑脂:以铝皂为稠化剂,呈软膏状,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抗水性,但耐高温性有限(一般不超过80℃),适合低速、轻负荷的轴承(如风扇轴承)及密封要求较高的场合。
- 聚脲基润滑脂:以聚脲化合物为稠化剂,搭配合成基础油(如聚α烯烃)制成。耐高温性突出(可长期在150℃-200 ℃使用),抗氧化性强,寿命长,且抗水、抗机械剪切性能优异,适合高速、高温轴承(如电机主轴、汽车轮毂轴承)及长周期维护的设备。
- 极压润滑脂:在基础配方中添加极压添加剂(如硫、磷、氯化合物),能在高负荷、冲击载荷下形成化学保护膜,防止轴承表面擦伤或胶合,适用于重载轴承(如起重机、轧机轴承)。
- 低温润滑脂:以合成油(如酯类、硅油)为基础油,搭配特殊稠化剂,低温流动性好,-40℃以下仍能保持良好润滑性,适合低温环境下的轴承(如冷藏设备、户外低温电机轴承)。
- 高温润滑脂:以复合皂(如复合锂皂、复合钙皂)或合成稠化剂(如膨润土)搭配高温基础油(如硅油、氟油)制成,可耐受180℃以上高温(部分型号达300 ℃),高温下不易流失或碳化,适用于烤箱、窑炉等高温设备的轴承。
三、选用原则
- 根据轴承工况:
- 温度:低温环境选低温润滑脂,高温环境选聚脲基或高温复合皂基脂;温度波动大时优先合成基础油润滑脂。
- 转速:高速轴承(如电机轴承)需选低粘度基础油、机械稳定性好的润滑脂(如聚脲基脂),避免因离心力导致润滑脂流失;低速重载轴承则侧重极压型润滑脂。
- 负载:轻负荷选普通锂基脂;中高负荷或冲击载荷选极压润滑脂。
- 根据环境条件:
- 潮湿或接触水的场合(如水泵、洗衣机轴承),选抗水性强的锂基脂、聚脲基脂,避免钙基脂(遇水易乳化)。
- 粉尘多的环境,需选粘附性好、密封效果强的润滑脂,防止杂质侵入。
- 有腐蚀性介质(如化工设备),选含防锈、抗腐蚀添加剂的润滑脂(如含极压添加剂的合成脂)。
- 匹配轴承类型:滚动轴承(如深沟球轴承)侧重减摩抗磨;滑动轴承需兼顾润滑和密封,可选用粘度稍高的润滑脂;精密轴承(如机床主轴轴承)则需洁净度高、低噪音的专用润滑脂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- 清洁预处理:加注润滑脂前,需清洁轴承及周围部件,去除残留旧脂、油污、杂质,避免新旧脂混合导致性能下降(不同类型润滑脂可能不相容,如锂基脂与钙基脂混合可能软化流失)。
- 加注量控制:润滑脂加注过多会导致轴承内部阻力增大、散热不良、温度升高,加速润滑脂老化;过少则无法形成完整润滑膜,导致磨损加剧。一般填充轴承内部空间的1/3-1/2为宜(高速轴承可减少至 1/3)。
- 定期更换:润滑脂会随使用时间逐渐氧化、变质或流失,需根据轴承工作条件(温度、负载、环境)制定更换周期,高温、高负荷环境下应缩短更换间隔。
- 避免混用:不同类型、品牌的润滑脂成分差异大,混用可能导致稠度变化、润滑膜破坏,如需更换类型,需彻底清除旧脂后再加注新脂。
- 存储与运输:润滑脂应密封存储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高温、日晒或混入水分杂质;开封后需尽快使用,防止性能劣化。
咨询热线
189-2463-8773